NVIDIA、AMD加速美國芯片生產以應對關稅

訊石光通訊網 2025/4/17 9:50:12

  ICC  就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將對半導體加征關稅的數日前,NVIDIA與AMD本周雙雙宣布啟動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的生產計劃。分析師向EE Times表示,這兩起事件并非巧合。

  "AMD和NVIDIA正通過將生產轉移至美國來應對關稅不確定性,"TechInsights副主席Dan Hutcheson指出,"這直接提升了盈利穩(wěn)定性——在美國本土生產消除了關稅引發(fā)的成本波動風險。"

  4月14日,NVIDIA宣布其Blackwell AI芯片已在臺積電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工廠投產。首席執(zhí)行官黃仁勛在聲明中強調:"全球AI基礎設施的核心引擎首次在美國制造。增加美國產能有助于滿足AI芯片與超級計算機的爆發(fā)式需求,同時強化供應鏈韌性。"

  同日,AMD首席執(zhí)行官蘇姿豐也宣布啟動臺積電亞利桑那廠生產:"作為臺積電N2制程與亞利桑那21廠的首批高性能計算客戶,我們正攜手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

  目前臺積電亞利桑那廠最先進制程為N4(4納米),較臺灣N2(2納米)落后兩代。未來四年內,NVIDIA計劃通過與臺積電、富士康、緯創(chuàng)、Amkor及SPIL等亞洲供應商合作,在美國構建價值高達50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

  這些舉措與特朗普推動高科技制造業(yè)回流的政策相呼應。今年2月,蘋果宣布未來四年將在美投資超5000億美元生產支持其AI服務"Apple Intelligence"的服務器,并于1月成為臺積電亞利桑那廠最大客戶。

  政治博弈下的產能轉移

  分析師認為,特朗普擬推行的關稅政策可能在未來數月加速芯片制造業(yè)向美國轉移。Semi Analysis分析師Jeff Koch指出:"這些聲明時機經過精心安排,旨在獲取特朗普政府好感。雖然關稅政策可能如期實施,但游說效果顯著——例如黃仁勛通過海湖莊園晚宴保住NVIDIA在華業(yè)務。大型半導體企業(yè)有望獲得部分豁免。"

  華盛頓Albright Stonebridge集團科技政策顧問Paul Triolo表示:"所謂'特朗普效應'實質是利用關稅推動既有計劃,再將其包裝成促進就業(yè)與制造業(yè)回流的政績。"

  全美制造愿景與挑戰(zhàn)

  Moor Insights首席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預測:"關稅可能導致美國使用的所有芯片轉向本土制造,主要依賴臺積電亞利桑那廠、英特爾、三星或格芯。"他預計英特爾將在近期宣布相關合作,"鑒于臺積電產能有限,部分大企業(yè)可能轉向英特爾代工。"

  Koch補充道:"若關稅落地,采用臺積電臺灣成熟制程的芯片可能受影響,促使訂單轉向英特爾美國工廠。例如NVIDIA或將低端消費級GPU交由英特爾代工。"

  目前臺積電亞利桑那廠4納米產能僅為臺灣的20%,Koch警告若多客戶同時要求大批量供貨可能吃緊。而英特爾今年將量產媲美臺積電2納米的18A制程,但其亞利桑那先進工廠尚未具備大規(guī)模量產能力,俄亥俄州工廠更推遲至2030年投產。

  先進封裝瓶頸

  英特爾美國本土先進封裝能力或成其對抗臺積電的優(yōu)勢。Koch指出:"臺積電與Amkor合作的封裝廠還需1-2年投產,而英特爾新墨西哥工廠已可提供本土先進封裝。"目前臺積電仍為NVIDIA、AMD等客戶在臺灣完成多數先進封裝。

  Triolo表示:"亞利桑那生產的晶圓可能仍需運回臺灣進行CoWoS封裝,除非產能達到商業(yè)上可行的規(guī)模。"Moorhead則認為:"最終目標是在美建立完整供應鏈,避免晶圓往返征稅的額外成本。"

  原文:https://www.eetimes.com/nvidia-amd-ramp-at-tsmc-arizona-as-u-s-tariffs-loom/

新聞來源:訊石光通訊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