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是一個涉及多學科、多方面的復雜問題,本文主要從知識產權法的角度探討,涉及了民間文學藝術的內涵和特征及國內外的具體規(guī)定等方面,同時針對本國的理論爭議和立法保護現(xiàn)狀,提出了相應的制度設計。因為各方面的限制,其中難免有缺陷和不足之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民間文學藝術 特殊保護模式 權利主體
探討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問題,首先要明晰民間文學藝術的內涵,只有清楚其種屬,才是建立和完善保護制度的必要前提。給民間文學藝術下一個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定義甚為困難,因為不同的國際組織、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受語言、歷史、文化、利益等因素影響,對民間文學藝術術語的使用及其含義的界定都有所不同。我國具體的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條例至今未出臺,其中一個原因不能不說是對保護對象的內涵和外延難以確定。
一、民間文學藝術的內涵
?。ㄒ唬﹪H條約中對民間文學藝術的界定
1976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制定的《發(fā)展中國家突尼斯版權示范法》將其定義為:在某一國家領土范圍內可認定由該國國民或者種族群落創(chuàng)作的、代代相傳并構成其傳統(tǒng)文化遺產之基本組成部分的全部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①]另外,1982年的《保護民間文學藝術表達、防止不正當利用及其他侵害行為的國內法示范條款》及1989年《關于保護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文學藝術的建議案》中均有關于民間文學藝術的相關規(guī)定。[②]
?。ǘ﹪鴥鹊南嚓P規(guī)定
具體到國內來看,絕大部分地區(qū)都以對非物質性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方式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保護,固然非物質性文化遺產與民間文學藝術是否具有同一性值得商榷,但要建立完善的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制度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江蘇省、浙江省等地區(qū)都相繼制定了非物質性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特別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對非物質性文化遺產的形式作出了相應的說明,其中第二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1)口頭傳統(tǒng),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2)傳統(tǒng)表演藝術和民間美術;(3)傳統(tǒng)禮儀、節(jié)慶、慶典以及競技、游戲等民俗活動;( 4)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5)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tǒng)知識和實踐;(6)與第(1)、(2)、(3)、(4)、(5)項相關的資料、實物和場所;(7)其他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結合以上規(guī)定,大致歸結出民間文學藝術的概念,即由社會群體創(chuàng)作,或由個人創(chuàng)作并被群體認可具有該群體特色,反映其傳統(tǒng),經群體世代相傳并不斷發(fā)展的文學藝術形式。
二、民間文學藝術的特征
(一)主體上的群體性。民間文藝作品的最初創(chuàng)作者可能為個人,但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其必定因為所具有的特色而被某個群體所接受,并由該群體不斷發(fā)展并延續(xù)下去,在延續(xù)過程中,群體中的每個人都可能因其對該民間文學藝術傳承中所做出的貢獻成為主體的一部分。因此,在說及民間文學藝術的主體時,不應當僅僅指最初的創(chuàng)作者,而應同時包含保證其存在的每一分子。
?。ǘr間上的延續(xù)性。民間文學藝術是經世代相傳,世代延續(xù)而逐步形成的。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融合了各個歷史單元特有的文化風格,即使在當代,相比與下個時期的民間文學藝術來講,除非缺乏延續(xù)的必要性,也屬于傳承的一個時間段。而正由于其時間上的延續(xù)性,使得相當多的民間文學藝術具有濃烈的民族色彩,也為保持民族獨特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因此,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保護,不僅從經濟角度,更多的從民族情感來講具有其必要性。
(三)產生上的地域性。民間文學藝術常扎根群眾之中,根植于群眾的生存、生活環(huán)境,當?shù)氐娘L土人情都可能滲透于其中,脫離了這種地域環(huán)境,也就無所謂民間文學藝術,特有的地域風格造就了獨特的民間文學藝術形式。
(四)保護方式上的多樣性。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保護是多樣的,不僅僅是知識產權法可以囊括的,這個問題后面會具體分析。
三、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方式的選擇
(一)國內外立法實踐
1、國際立法實踐?!侗Wo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是最早涉及民間文學藝術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世界上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尤其是廣大的非洲國家都以立法的形式保護民間文學藝術,而在發(fā)達國家中則鮮有以單獨立法的形式明確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只有英國以類似《伯爾尼公約》規(guī)定的方式,將民間文學藝術和匿名的未出版作品歸為一類進行保護,但這并不意味著發(fā)達國家不保護民間文學藝術,有些國家通過判例或者商標法、地理標志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保護。[③]
2、國內立法實踐。我國對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立法工作一直都有所關注。1990年9月7日通過并于2001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6條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guī)定。”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文化部1984年頒布的《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國務院1997年頒布實施的《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也在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傳統(tǒng)工藝美術保護條例》規(guī)定了國家保護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原則、認證制度、保護措施、法律責任等,是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方面的重要文件。除此之外,云南、貴州、寧夏、浙江、江蘇、福建、安徽省淮南市、云南省麗江市等地方也相繼制定了一些民間文學藝術專項保護的地方性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另外,在實踐中我國還通過商標法保護民間文學藝術,有關民間文學藝術的地理名稱可以注冊為證明商標,如將“景德鎮(zhèn)”、“青田石雕”等具有民間文學藝術特色的地理標志注冊為證明商標,受商標法的保護。[④]
(二)保護模式的選擇
依據(jù)上述國內外立法實踐,一般認為關于民間文學藝術的保護模式有版權保護、特殊權利保護、鄰接權保護、商標法保護(地理標志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等幾種。在這些模式中,鄰接權保護的對象側重于民間文學藝術傳承人的傳承活動,不能作為直接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方式進行選擇;商標法保護(地理標志保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等只能在市場環(huán)境中從一個側面發(fā)揮作用,如地理標志保護只能在市場競爭中保護注冊為證明商標或者地理標志的民間文學藝術,防止“搭便車”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只能賦予權利人在市場環(huán)境中排除不當競爭行為的權利,不能規(guī)定權利人的積極權利,將權利人置于消極地位,不利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權利人的正當權利。簡言之,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都屬于輔助性的保護手段,保護民間文學藝術的主要的、基本的制度要么是特殊權利保護,要么是版權保護。因此,民間文學藝術法律保護模式之爭實質上就集中在特殊權利保護與版權保護這兩種模式的選擇上。[⑤]所謂版權保護模式就是將民間文學藝術作為版權法所規(guī)范的作品的一種,在版權制度中對其進行保護的模式。特殊權利保護模式是指將民間文學藝術與作品區(qū)分開來,根據(jù)民間文學藝術的特點,在版權體系之外構建一個新的法律保護體系。相較于版權保護的模式,筆者認為采用特殊權利保護的模式更有利于民間文學藝術的發(fā)展。主要基于:
1、主體的特殊性。民間文學藝術的權利主體主要是群體,即使其最初創(chuàng)作者可能為個人,但在其發(fā)展延續(xù)過程中加入了群體的貢獻,使得該民間文學藝術成為整個族群的財富,也使得該藝術形式的主體具有了延續(xù)性,過去、現(xiàn)在、甚至將來的某些人都可能成為主體的一部分。這使得民間文學藝術與一般的版權作品的權利主體具有了差異性。
2、保護范圍的特殊性。根據(jù)《傳統(tǒng)知識保護的政策目標及核心原則(草案)》的規(guī)定,民間文學藝術的外在形式包括以下4種:一是言語表現(xiàn)形式,如故事、史詩、傳說、詩歌、謎語、文字、標志、名稱和符號;二是音樂表現(xiàn)形式,如歌曲和器樂;三是行動表現(xiàn)形式,如舞蹈、游戲、典禮、儀式和其他表演,而無論其是否已濃縮為某種物質形式;四是有形表現(xiàn)形式,如藝術品,尤其是素描、設計、油畫、雕刻、雕塑、陶藝、鑲嵌、木工、金屬器皿、珠寶、編織、刺繡、紡織、玻璃器皿、制毯、服飾、手工藝、樂器和建筑形式。從中可以看出與版權保護范圍的區(qū)別。
3、保護期限的特殊性。因為民間文學藝術的特殊性,使得在保護期限的設定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保護應該是無期限,即是永久的。如此設計,不僅有利于保護民間文學藝術權利人的權利,促進藝術形式的延展,更有利于保護民族文學形式的特色性和價值性。
4、權利內容的特殊性。因為民間文學藝術權利保護范圍的特殊性,對其的利用也呈現(xiàn)一定的差別,通過近年來的實踐經驗,對民間文學藝術的侵害主要集中于兩方面,一是未清晰標明來源,二是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歪曲利用。因此,對民間文學藝術權利內容進行設計主要從防止這兩方面的侵害行為入手。
總之,由于保護主體、范圍、保護期限、權利內容等方面的特殊性,也可以說從根本上與版權保護體系具有區(qū)別,所以相比于版權保護體系,特殊權利保護模式應該是較優(yōu)選擇。同時,還應注意的是,由于民間文學藝術保護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僅需要單獨的制度設計,還需要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的配套實施。
我國作為具有深厚歷史積淀的國家,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文化財富,需要我們以及后代努力加以保護并致力傳承的,而現(xiàn)實的對民間文學藝術進行知識產權法保護的制度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實生活的要求,雖然近年來對民間文學藝術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制度設計,但僅靠現(xiàn)實中的一些措施如行政機關的行為是遠遠不夠的,仍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張耕:《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版。
2、嚴永和:《論傳統(tǒng)知識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出版社,2006版。
3、張玉敏:《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5版。
4、程榮斌、姜小川:《知識產權法案例×法規(guī)×試題》,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版。
5、李?。骸墩撝R產權法的體系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版。
6、李響:《美國版權法:原則、案例及材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版。
7、鄭成思:《版權法 (修訂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版。
新聞來源:東方法眼 作者:劉建青 喬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