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科技日報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近期在大口徑太陽望遠鏡拼接主動光學技術方面,解決了邊緣傳感器短周期定標的頻率問題,進一步完善了環(huán)形拼接方案,這意味著在該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相關成果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發(fā)表。
研究基于云南天文臺拼接主動光學實驗系統(tǒng),模擬分析了在大氣湍流環(huán)境下,不同探測子孔徑尺寸和曝光時間對光學共相探測誤差影響,并采用新的光學共相探測技術。結果表明在大氣視寧度良好的條件下,當探測子孔徑尺寸為大氣相干長度的0.8倍、曝光時間不少于40毫秒時,光學共相探測精度優(yōu)于3納米;在10厘米視寧度情況下,探測子孔徑為80納米,則機電型邊緣傳感器的零點定標改正頻率可達10赫茲以上。
這些研究結果,為機電邊緣傳感器的短周期校準及使用光學測量方法進行實時同相位誤差檢測提供了重要參考,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巨型太陽望遠鏡環(huán)形拼接方案。